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節氣之一,也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。冬至,陽氣始生,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。由周到秦,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,漢初依然如此。漢武帝以后,冬至不再成為正月,不再作為一年的開始。但古人還是非常重視冬至,稱之為“小年”,至今仍有不少地區有“冬至大過年”的說法。

冬至是“二十四節氣”之第22個節氣,《二十四節氣集解》記載: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至,故曰冬至。
冬至這天,陰氣盛極而衰,陽氣開始萌芽,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節點,即大家耳熟能詳的“冬至一陽生”。從這一天始,就好像植物的種子一樣,開始煥發新的生機,那冬至后該怎樣養生呢?
一要“冬藏”,二要“養陽”。
一、注意冬藏
● 慎起居
起居有常,不妄勞作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,此時陰寒之氣最重,應早睡晚起,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。冬至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,就能保養神氣,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。盡量做到“行不疾步、耳不極聽、目不極視、坐不至久、臥不極?!?。
● 防寒保暖 要多著衣、注意防寒保暖,如果外出,應特別注意頭部和足部的保暖,最好戴上帽子、口罩、手套避免寒氣入侵,或者等陽光出來后才活動,尤其是女性或陽虛體質的人群,不能只要“風度”不要“溫度”,要及時增添衣物。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,又要柔軟寬松,不宜穿得過緊,以利血液流暢,防止陽氣過度消耗。有關節炎、風濕病患者,可在關節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?;加袣夤苎?、哮喘、胃潰瘍的人,要注意保護心、胃和肺部,不致受寒。
二、注意養陽● 多溫補少食寒涼 冬至陽生,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。這時要多吃溫性食物,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,陽為溫熱,稚陽初生,適食溫熱食物以徐徐溫補充陽氣。如海參、鹿肉、狗肉、羊肉、雞肉、大豆、核桃、栗子、生姜、韭菜、龍眼等。對于平衡人體陰陽、增強抵抗力大有裨益。
但要注意應根據自身的體質進行,不宜過食辛辣燥熱、肥甘厚味,易生陽動火,導致內熱積聚。要 “熱者寒之”,“寒者熱之”。
● 補陽氣、益陰精
氣屬陽,血屬陰,陰陽平衡,氣血充盈,才能維持健康的身體,氣血不足容易導致陽氣不足,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所在,所以補氣血、調陰陽也是很重要的,冬至時節也可以多食補氣、補血的食品,如大米、糯米、花生、山藥、豆漿、雞肉、當歸、熟地、阿膠等。
● 注意要曬太陽 太陽是我們自然界陽氣的來源,當冬季的太陽徐徐升起時,我們應面對著太陽曬一曬,深呼吸,以養護我們的心肺;而冬季的中午,則是曬太陽最寶貴的時間,此時要把帽子脫掉,曬曬頭頂的百會穴,以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和提升人體氣機。
傍晚,讓晚霞的余暉再照耀我們一次,并雙手半握拳,輕輕叩擊后背的命門和腎俞穴,以保養人體先天的陽氣。
推薦藥膳
參歸羊肉湯
材料:黨參15克,當歸10克,枸杞子15克,羊肉150克,大棗10枚,姜片適量。
做法:
(1)將羊肉洗凈,斬成小塊。其余用料全部洗凈。
(2)全部用料放入鍋內,加水適量,文火煮2.5~3小時,加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溫中和胃、益氣健脾。方中黨參功擅益氣生津養血。當歸性溫味甘辛,為補血要藥。枸杞子性平味甘,功擅補肝腎,益精血。上藥配伍,共同起到健脾補肝,益氣養血之效。羊肉性平,生姜、大棗相配,具有養胃和中、調味之功。
山萸肉肉蓯蓉羊肉湯
材料:羊肉500克,山萸肉20克,肉蓯蓉20克,龍眼肉20克,紅棗10枚。
做法:將羊肉切塊放入滾水中煮5分鐘,撈起洗凈放入瓦煲中,煲至水滾加入萸肉、蓯蓉、龍眼肉、紅棗和姜片,用中火煲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服用。
功效:山萸肉對高血壓,神經衰弱,性功能減退有較好療效。肉蓯蓉甘而性溫,咸而質潤,具有補陽不燥,溫通腎陽補腎虛,補陰不膩,潤腸通腹治便秘療效,此湯可以補腎溫陽,強壯身體,適合手足不溫、腰膝酸軟服用。
溫馨提示:
冬至時節也是流感的高發季節。勤洗手是預防流感傳播最簡單、最重要的措施之一。外出回家后、接觸公共物品后、打噴嚏、擤鼻涕后、觸摸口腔、鼻、眼睛前后、飯前便后等都應該及時洗手,清潔消毒?!?/span>